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我们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将长期积累的生产力由量变上升到质变。习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并要求建立新型生产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想指引。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曾经错失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后,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两化”融合,为企业和地方发展提供了机会,成就了“中国制造”。当今各国都认识到科技革命的重要性,都想占据有利位置,借机促进发展。分析这轮科技革命的特点,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本轮科技革命与以往科技革命的显著区别是,并非在某一个点上集中爆发,而涉及几乎所有科技领域,如,太空探索中的宏观世界,量子力学窗口看到的微观世界,生物科学和基因研发中多彩的生命世界,深海深地探测中的地下世界,伴随生态建设的能源材料世界,超群出众的数智世界,等等,创新突破的方向很多。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就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本轮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同程度地涉及信息、数字、智能,具有极强的传播性,惠及面广。两次科技革命叠加形成强大冲击力,它所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世界主要国家间同步推进,各国竞相实施新产业变革战略,而且许多技术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放宽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硬资源苛求的限制门槛,数据等轻资产成为新的重要的生产要素。
各领域的科技以趋快、增多、向上的状况蓬勃发展。如,数字科技涵盖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又如,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就涌现出Open AI的ChatGPT、Sora,谷歌的Gemini ,百度的文心一言,华为的盘古,阿里的千问,月之暗面的Kimi,清华的Vidu等许多大模型,产生了大量AI视频应用工具等。新科技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发明专利和论文数在激增,知识也在加速更替。科技加速激增的背后是范式突破、厚积薄发、灾难刺激、战略竞争、投资拉动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
本轮科技革命的许多内容相伴而生,并以融合、综合、交互、渗透、集成、破界、一体化等方式呈现。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1+多”的融合,都是一种通用性技术和多种科技及产业的融合,产生奇妙的效果;又如,人-机-物的三元融合,使所有人和物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再如,科技间的融合,像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的融合,就能孕育重大的科学突破。此外,还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融合式发展等。
许多科技项目不断地改进性能,完善功能,实现对原有技术、产品、项目的替代、补充、衔接、整合、增强等作用。如,互联网从Web1.0的单向信息传递,到Web2.0的进化和交互,再到Web3.0的融合与智能;又如,通信技术几乎以十年一个周期的速度迭代推进,从1G、2G、3G、4G走到5G,当下正进行6G的研发工作;再如,虚拟技术迭代,先有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再有MR(混合现实)/XR(扩展现实),还有数字孪生等。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虚拟产品的基础上正孕育着元宇宙。
习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的叠加、迭代、融合,对产业变革形成强大动能;技术革命在多点多领域密集爆发和加速激增,使技术创新驱动着要素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进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源泉。
科技创新带动生产要素的创新及其相互配置,使新科技在生产过程中转化成产品、工具和服务。
任何社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是并存的,它们的占比变化决定社会性质。农业社会物质占比重,工业社会能量占比重,数智社会信息占比重。当今生产要素的创新朝着信息、数据、智能、软件等轻资产、软要素的方向发展,土地、能源、劳动等要素的份量在降低,传统管理正在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有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两大经济时代,即利用自然物质作为劳动资料的农耕经济时代,利用矿物能量作为劳动资料的工业经济时代,当前则进入主要利用信息作为劳动资料的智能经济时代。
一是劳动者的科技素养得到提高。在穿戴和便携式智能器械装备下,劳动者的体能智能得到延展;智能机器的标准化、精准化,要求劳动者掌握相应的高新技能,提高了技术人员、工匠等各类人才的劳动者占比;重复和乏味的岗位将被无人或少人的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取代,劳动者发挥着对智能机器的掌控及人机协作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更多取代人的工作岗位,未来人们将更多从事创新、创造、创意、创作的工作,科技还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延长人快乐劳动的时间。
二是以智能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广泛出现。智能机器是工具史上质的飞跃,工具从机械化、自动化演进到智能化,不靠人的设定,只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状态,并将其数据化、变量化,使工具智能自动,具有机动灵活、自主运行等特点。智能机器有超出传统工具定位的趋势,在劳动现场无人参与操控的情景下,一些智能机器能相对独立地完成任务,具备工具和准劳动力的双重角色,制造业机器人正在被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孕育出更高科技属性的生产工具,并向着软硬件兼有的形态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的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且有的还能感知。劳动空间拓展到科技涉及的几乎所有领域,劳动对象由较多的自然形态对象向着人工合成材料、现代新型材料扩展,极大地丰富了劳动对象的品种、范围、类别,呈现出人工化、精细化的趋势。随着许多物体属性的新发现,兴起新的材料革命和生物工程,人类可选择更好性能、更为廉价的劳动对象,部分劳动对象因配置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变得感知起来。数据是劳动对象重要的扩容,由于数字技术激增,处理数据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量子计算等算法和算力领域的技术纷纷涌现,网络迭代优化,数据海量积聚,使数据从资料、工具属性变成了要素、资源的定位,加之数据的不衰竭特性,通过与其他要素融合,能放大价值创造效应。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生产力三要素的科技含量和智能性,使得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紧密和协调,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一是新技术凝聚要素的组合方式。技术创新改变着资本、劳动、资源等投入规模决定的配置方式。随着劳动力和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减弱,各类产品和服务亟待提升技术含量,新技术更加成为要素配置的核心驱动和汇聚中心。技术创新使资本、资源、劳动、管理等要素跟着新技术走、围着新产品转,资本、劳动、资源等要素被吸引和流向效率更高的技术和产业领域。
二是平台放大要素市场的配置方式。数智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放大市场范围,可对劳动、资源、设备等物质资源优化配置利用,也可对信息、机会、数据、软件等非物质资源有效组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缩小企业间、地区间、国家间以及人群间的发展差距。
要素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如,智能产业背后体现了算力、算法、数据的要素组合;平台发展突出了供给方、需求方和平台各要素的优化;绿色发展中人、机器人和生态的组合等,都是通过要素创新配置带来更高的效率效益。
技术创新、要素创新,以及各要素优化组合都会反映到全要素生产率上来。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衡量技术进步指标,同时关注要素创新、优化组合的综合效率效益。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须扎根于技术创新,并打通技术驱动要素高效组合和利用的中间路径,以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且效果好,很大程度得益于数字经济的网络、技术和数据诸要素的优化配置。随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将会更加凸显。
科技转化为产品和产业才有价值,注重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才有更大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价值载体才有战略意义。
我国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 、海洋装备产业等九个方面。新兴产业从科技成果转化开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评估技术价值,进行产品原型转化,积极开发技术、生产能力和市场,协同上下游供应链,强调技术改进能力。
新兴产业来源于科技产业化,像数字科技产业化那样使各种科技都能塑造出相应的新产品,并沿着技术创新链条,催生具有全新工艺流程和崭新装备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产业。当前,我国多数新兴产业已相对成熟,有较大规模,实践路径相对明确,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
布局未来产业,需要世界眼光,注重前瞻性,用“明天”的技术锻造“后天”的产业,站在今天,竞逐未来。因此,未来产业理应是前沿科技驱动的前瞻性产业,代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市场空间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较强的可塑性。在对未来科技和产业研究基础上,我国明确了未来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包括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能源、未来健康,具象地看还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AIGC、生物制造等。
数字经济既属于新兴产业,也属于未来产业,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数字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快先进芯片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及算力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科技创新不仅催生新产业,也赋能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中不少是支柱产业,目前的产业和市场占比大,事关国计民生,不能简单视为“低端产业”,而是要结合新科技对其改造、转型和升级。
改造要有力度,要像传统产业分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那样,用各种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功能到强功能的递进过程。转型要有深度,要从战略高度驱动而非仅凭技术驱动,从观念、体制等方面使其深刻转化,在经营和业务层面发力,将技术、工具、软件渗透和镶钳到生产流程中,针对痛点和堵点去解决问题,提升整个企业的战略经营水平。升级要有高度,要引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用高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达到提质、降本、增效、低碳的高质量效果。
在技术上探索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还需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间协同、产业优化的产业战略格局,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积聚新质生产力。
打造产业集群要结合国家产业战略需求导向和创新主体意愿进行,引导不同范围的企业参与集群,包括从企业到相同行业的集群,从相同产业的实体区域范围到虚拟范围的集群等,全方位打造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发展韧性、创新能力、竞争优势,避免以生产要素的机械化、同质化堆叠来培育产业集群。要通过产业集群扩大企业和产业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激发企业需求和创新,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是彰显企业和产业实力的重要方式,在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包括加速应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强链补链,集中科技资源在优势产业领域缺项环节进行重点攻关。
建设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改造、创新和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都是为了实现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进而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从而推进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目标实现。
把形成中的新质生产力变成更大突破、更大跃升、更大发展的现实生产力,需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法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通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卡点,改革体制、制度、政策,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提高劳动者科技素养,更好地适应工具、设备较多的智能性质,以及扩大了范围的劳动对象,优化学校的学科设置和教育模式,培养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包括劳动者与管理者、人与智能机器人协作的和谐关系;适应较多公共属性、社会功能的数据、数字化工具、网络平台的状况,在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的同时,要正视数智化生产资料和数据要素的共享和融合趋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范围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科技和新产业发展中出现违背社会、人类、生态的现象,充分发挥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通过伦理引导、行政监管、法治手段积极调适方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此,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关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锚定的目标。一方面要向“新”而行,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另一方面要以“质”致远,不简单追求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数智产业等业态上的变更,而是更加突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如,用AI选育种,以数字技术支持种植、收割、加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质态,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通过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驱动、主导、核心、关键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出发点,并非一次完成,科技与生产要素、产业发展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源源不断的支撑。要从源头改革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注重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快前沿科技发展,加大对高端装备技术、数字科技前沿领域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可孕育新型生产工具技术等四个领域的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尊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找准创新灵活的发展方式。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不同地方、不同行业出发,强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避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一锅煮”,确保政策、资金用在正确方向。二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要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要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情况,认清各自的优劣势,做到扬长避短,精准求解,避免千篇一律和“上下一般粗”。如,“东数西算”就是数字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策略布局的典型案例,充分考虑了我国产业结构东强西弱、资源结构西富东贫的实际,使东西部优势互补。
新质生产力凭着要素创新和内在机理强化自身,更应立足市场和竞争去开放式地发展。一是要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通过国际合作,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处理好产业创新与产权保护及其公平竞争的关系,鼓励新技术和新产业相互赶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三是要处理好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的关系,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竞争中企业对技术和商业的选择难以预料,因而要正确对待探索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失败,尤其要有包容态度。
总之,科技创新、生产要素、产业变革、发展范式四个方面逻辑衔接,互动促进,构成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路径。科技创新是动力源泉,生产要素创新和优化组合是基本内核,产业变革是扩大价值和提高效率的关键,范式创新是引导发展的发展观和方法论,通过共同作用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将会展现蓬勃生机和强劲活力,从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该文转自《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第4期。责任编辑:楚朴)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Copyright © 2002-2024 kaiyun开云体育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